足迹
老子不干了!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50章 江南来信,端王求助(第1页)

另一边,在下沙城等待良久的秦明,终于在傍晚等到了手下两名大将归来。“殿下,加紧制作连发火铳吧!”武清野刚下马,便满脸期待的对秦明开口要求。他太喜欢这玩意儿了。今天他在战场上带领风字营的士兵,一路上砍瓜切菜的干掉了敌军。来去如风,省去了很多换弹药的时间。拉开距离,清理好火铳并换好弹药后,他就再回去打!这种若即若离,却极为难缠的感觉。太适合他们这些打游击的军队了。“你呢?”秦明缓缓点头,随后笑着看向刘闯。却听到刘闯激动地道:“殿下,要我说还是五眼铳厉害,这玩意儿不管三七二十一,只要打出去,就肯定能中!”“造成的伤害还高得离谱!当面被打一发是必死的!咱们还是早点量产这个吧!”他的话让武清野顿时皱起眉头。“说什么胡话呢?肯定是先量产连发火铳啊!你那个半天才打一发。”“放屁,你那个一次次的打,有时候一发出去都打不死人!”因为量产先后的问题,刘闯和武清野顿时吵了起来。他们两个都想尽快先把自己的部队武装起来。不过秦明看着两人,脸上却满是无奈。“我说……咱们就不能研究一下怎么一起量产吗?”“一起量产?”“殿下,你不是在开玩笑吧?”听到这番话,两人的脸上都浮现出了一抹震惊的神色。曾几何时秦明跟他们补充军需的时候,都要把一两银子掰成两半花。没想到有一天,竟然还能从秦明嘴里面听到这样狂妄的说法。“都到这种时候了,你们还觉得岭南很穷吗?”秦明瞪了他们一眼,开口反问。有首歌里面的话说的好。以前是以前,现在是现在,不要拿以前看现在。“两种一起做,都给你们量产了!”“以后不要再为这种问题争执了,让别人看见还以为我做不起呢,掉了本王的面子!”秦明拍了拍他们的肩膀,说话的时候甚至感觉自己像是个霸总。“太好了,殿下。”“太有实力了,殿下。”两人都乐呵呵的离开了,在他们离开后,秦明把曹川喊了过来。“最近他们在野外的战斗成效如何?”曹川对战场的了解还是比较多的。叹了口气之后,他给秦明说起了现状。“殿下,咱们想短时间内消灭驻扎在长河流域的朝廷军队,可能有些麻烦。”“怎么这样讲?之前他们不是在战场上取得了极大的优势吗?”秦明有些奇怪,按理。说他们现在各类资源全部都投入到了军队和工坊之中。论实力已经没有多少部队能够比得上岭南大军。但这时候还没有给敌方造成重创。再拖下去,情况可能会有其他变数。曹川摇了摇头,对秦明解释道:“就算是这种野外的战斗,也只是小规模发生,并不能歼灭对方太多人。”“如果想打,咱们需要发动总攻。”说到这里的时候,他的眼中也闪烁着几分期待的光芒。说实话,这场战斗打到深冬时节,很多将士们都已经疲惫不堪。相应的,除了他们之外,其实朝廷的很多将领和士兵也都归心似箭。趁着这个机会,直接对那些家伙们发动总攻,双方打一场下来就知道分晓了。如果真的打不过岭南大军,朝廷也必然会撤退。听到他所言,秦明却微微皱眉。沉默了片刻后,秦明忽然开口道:“南蛮可能会有动作,现在发动总攻不合适。”“我明白了,殿下。”曹川也知道,陈世茂去和南蛮谈判的消息。此刻并不意外。秦明没有彻底投入全部兵力,就是要留一个后手威慑南蛮。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投鼠忌器,不敢对陈世茂太过放肆。“说的有道理,对了殿下,还有一件事情,我想您应该了解一下。”“怎么了?”“沿海地区,有倭寇入侵。”“什么!?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,秦明顿时眉毛一挑,心中生出了一股忧虑。倭寇是海外岛国的一些武士组成的团体。他们那边资源极为贫瘠,生活也不好。很多有能力之人,都会选择铤而走险,来到极为富庶的大乾劫掠。前些年朝廷曾经安排了不少士兵去对他们进行围剿。取得很多次胜利,却不能除掉根源。这些家伙们被驱逐后,也不善罢甘休,只要抓到一点机会,他们就会立刻卷土重来。“还是内部的动荡让他们抓到了机会,现在应该有数千名倭寇入侵。”曹川叹了口气,缓缓开口。听到数量并不多,秦明这才缓缓点头。“这点人数,交给端王应付吧。”“我本来也是这样想的,但您看这个。”曹川挠了挠头,随后从怀中抽出了一封信件。这是端王亲笔信!“他不会是向岭南吧?”“还真是……”曹川也觉得有些莫名其妙。端王是朝廷的人,但是却把手伸到了秦明这边。甚至在遇到了威胁后,还要让秦明出手帮助。要是朝廷知道,肯定会给他扣上一个反贼同党的帽子。“殿下,您看看他写的什么吧。”曹川没有拆开信件,所以不知道对方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。闻言秦明点点头,拆开信件后简单的看了看,便无奈的笑了。“他不是没跟朝廷求援,而是朝廷根本就无力管这件事,让他自生自灭了。”“那咱们怎么管啊?这家伙……也真是会想招。”曹川撇了撇嘴,似乎对于对方的处境并没有什么同情。想想也是正常,毕竟双方之间早就已经站到了对立面。再怎么说也不应该让秦明出手。尽管秦明的实力在整个大乾境内是最为强悍的。“啧,倭寇啊……”秦明陷入了沉思,看着他这副表情,曹川顿时察觉到了几分不对劲。“殿下,您想干什么?”“这可是朝廷自己的问题,咱们根本没必要插手啊!千万别做什么多余的事。”